2022 NO.1143 校園話題人物
【記者林靖諺專訪】「我習慣把日常生活中所發現的問題,運用設計的方式去解決。」建築碩三林宏恩透過日常觀察與生活經驗,創造許多獨特風格的作品,並獲得「第四屆康提藝術與跨領域設計競賽」最佳環境設計獎、最佳設計獎、創新獎、「2020立邦亞洲青年設計師大獎賽」金牌等諸多獎項,2022年更榮獲臺灣建築學會所頒發的多項獎學金。林宏恩表示,「獲獎初期很感動,覺得一切的努力都有回報,後來就以平常心面對,相信只要盡力追求進步,成果自然就會來。」
點閱: 175 下載:
2022 NO.1142 校園話題人物
【記者戴瑜霈專訪】「現在當YouTuber其實不容易,有特色才有機會被看見。」現職為品質保證稽核處約聘人員的陳智媛,平日過著朝八晚五的上班族生活,假日則斜槓當起YouTuber。她開設「智媛的飼料」頻道,以美食、旅遊、生活Vlog為主題,介紹全臺好吃又好玩的景點,頻道訂閱數已達1.53萬,熱門影片包括為松濤四五館拍攝的《淡江大學全新宿舍開箱!》。
點閱: 813 下載:
2022 NO.1141 校園話題人物
【記者張容慈專訪】「為了挑戰自我,開拓視野,我總是努力跳出舒適圈,積極體驗新事物。」第一屆新北文化大使、戰略所碩二廖俊銘堅守初衷,不斷地自我突破,在就讀文化大學建築系時,為了不只拿取單一文憑,他選讀雙主修經濟系,並參與兩岸建築比賽、報考培訓成為分秒必爭的救護義消,2019年更獲選為參加第44屆韓國世界青年交流大會的6位臺灣代表之一。
點閱: 249 下載:
2022 NO.1140 校園話題人物
【記者林靖諺專訪】「我盡全力以最放鬆的姿態,面對每一場比賽。」喜愛運動的土木二黃儀媗,不僅是本校籃球代表隊成員,也是田徑隊選手,110年代表學校參加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以32.21公尺的成績奪得一般女生組鐵餅(1公斤)金牌。
點閱: 155 下載:
2022 NO.1139 校園話題人物
【記者張容慈專訪】「當我想嘗試一件事情時,我就會立即去執行,不會有過多的猶豫和考量,因為我相信我可以。」身為110學年度優秀青年、公共行政學系系學會副會長、國際大使的公行四歐陽妤婷,臉上掛著甜美笑容,談吐恭謙有禮,骨子裡有一股衝勁,讓她自成為淡江新鮮人起,即積極參與校內外活動,跨領域實習累積實力,不為自己設限,即使遇到瓶頸,也從不輕言放棄。
點閱: 283 下載:
2021 NO.1135 校園話題人物
【記者邱若惠專訪】「音樂之所以很美、很奇妙,是因為同一首歌、同一旋律、同一個詞、同一首曲,當我用歌聲呈現出來時,每位觀眾接收到的卻是不同的故事,因為每個人都可以賦予它不同的意義。」這是大傳四張舒涵喜歡唱歌的原因,她希望自己所唱的歌,可以帶給他人共鳴,傳遞情感,進而轉化成你的歌,專屬於你的故事。
點閱: 662 下載:
2021 NO.1133 校園話題人物
【記者葉語禾專訪】「成為優秀的運動選手,當初參與訓練的初心是最珍貴的,競賽過程中,內心充滿愉悅與成就感,是我最期望能帶給選手的信念。」體育處副教授陳天文是臺灣男子400公尺跨欄全國紀錄保持人,當時締造的紀錄48秒63,至今無人再刷新。2000年雪梨奧運晉級準決賽,1998亞運、2001世大運、2003亞錦賽均獲得銅牌,為臺灣男子跨欄競賽取得世界級的榮耀。
點閱: 382 下載:
2021 NO.1131 校園話題人物
【記者林靖諺專訪】「我有個原則,當越困難時,越要將缺點變成優點。」人生一路走來,有著多元豐富經歷的中文博三莊昭龍,憑藉著修身修道和正向的心態,在擔任中醫師期間,利用休診時,到校鑽研博大精深的華夏文化,只為更透徹理解古人留下的智慧。
點閱: 582 下載:
2021 NO.1130 校園話題人物
【記者張容慈專訪】身為新北市瑞芳區應妙壇主三代世襲道長,每逢初一、十五,總能在廟宇裡看見他手持三炷香,為香客免費收驚的身影,充滿感謝與期望回饋社會的信念讓他數年來始終如一,這就是目前就讀管理科學系博士班的潘政鵬。
點閱: 2419 下載:
2021 NO.1129 校園話題人物
【記者戴瑜霈專訪】「高爾夫也許不是我最喜歡的運動,但它是讓我享受成就感的舞臺,讓我有機會到處征戰比賽、看遍各式風景,甚至到美國體驗不同的異國風情。」陽光健康有活力、帶著一身小麥色肌膚的企管三謝映葶,是109學年度大專院校高爾夫錦標賽一般女子組冠軍,她與高爾夫球有著難以分割的感情。
點閱: 902 下載:
2021 NO.1126 校園話題人物
【記者戴瑜霈專訪】穩重又帶著靦腆笑容的化材二楊紀謙,是空手道代表隊隊長,109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奪得「一般男生組空手道對打第五量級」金牌和「一般男生組空手道個人型」銀牌,表現亮眼。但大家可能不知道,他會接觸空手道是「命中注定」,因為他出生在「空手道世家」,父親是前空手道國手楊德華,而母親、哥哥和姊姊,一家五口都在耳濡目染下學習了空手道。楊紀謙說,父親不會強逼我們練習,僅說「可以只當興趣,重要的是你喜歡運動就好。」
點閱: 1023 下載:
【記者林禹彣專訪】「不只是希望自己的能力被看見,更期盼所有編舞的人都能受到重視。」身為舞蹈研習社第48屆社長的資圖四張維心,現為Fubon Angels富邦啦啦隊練習生,更是韓國勵齊女孩台北隊的成員,身兼多職的她,還是一名開班教授KPOP與JAZZ的舞蹈老師。每天忙碌於課業與演出外,其實內心抱有遠大的理想。
點閱: 844 下載:
2021 NO.1124 校園話題人物
【記者游晞彤專訪】「三分邱比特、航太小巨人」為同儕賦予蔡東霖的稱號!笑容靦腆、身形較顯瘦小的他,就是連續兩年帶領淡江男籃挺進全國大專校院籃球聯賽決賽的靈魂人物。
點閱: 541 下載:
2021 NO.1123 校園話題人物
【記者周亭妤專訪】「從小生活在客語環境,加上老師的用心栽培,若沒有得到好成績,總覺得對不起這些條件。」劉妙怡淡淡的說出這段話,她談吐間充滿信心,然而,這些自信都源自於她的自我要求與堅持不懈。
點閱: 317 下載:
2021 NO.1122 校園話題人物
【記者陳律萍專訪】生性外向的郭庭溦,喜歡交朋友,因此建立了不同生活圈的人脈。就讀高中時曾擔任藍色大使社的社長,接待來自各國一流高中,郭庭溦和同學們一起帶領外國朋友體驗臺灣生活。在多次籌辦活動的經驗中,練習著與人相處、上台及溝通表達的能力。
點閱: 497 下載:
2021 NO.1120 校園話題人物
【記者戴瑜霈專訪】如果有一天「軟網」從你的生命中抽離,你覺得自己會有什麼改變?鄧皓云毫不猶豫的說,「我大概會變得很暴躁、沒有耐心,甚至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吧!」所以軟網對他來說不單是一項運動,更是教會他成長、待人處事的好朋友。
點閱: 898 下載:
2021 NO.1119 校園話題人物
【記者陳律萍專訪】懷著一顆熱情助人的心,學教育且鍾情於教育的張清淵近幾年走訪雲林、嘉義甚至遠到四川阿垻藏區,盡力的運用所學來幫助地處偏鄉的學校和孩子們,透過AI系統的研發,教導並協助孩子們能不受時間、空間或資源短缺的限制,可以盡情的享受學習的樂趣。
點閱: 498 下載:
2021 NO.1117 校園話題人物
【記者張容慈專訪】「八成努力加上兩成運氣,組成了今天完整的我,我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總是心懷感激。」臉上掛著淺淺的笑容且舉止恭謙有禮,目前就讀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班的夏憲斌說道。榮獲本校109學年優秀青年,無論面對課業或跆拳道,他總是全力以赴,樂在其中,收刮無數張獎狀和獎牌,戰果輝煌,卻始終不敢鬆懈。
點閱: 412 下載:
2020 NO.1116 校園話題人物
【記者李沛育專訪】眼前這位靦腆的男孩和他身旁的機器手臂,是機器人博二楊勝凱投入自身熱血的成果,曾參加並榮獲多屆「上銀智慧機器手實作競賽」冠軍、季軍和「所羅門AI視覺競賽」優勝,也是本校109學年的優秀青年,提及這份榮耀,他謙虛表示:「我只是每天做我該做的事而已。」
點閱: 434 下載:
2020 NO.1115 校園話題人物
【記者李佩芸專訪】「服務、接納、包容、同理,如家人般值得信賴。」揭維恆教官意氣風發的說著在面對學生該採取的態度。無論是擔任教官,還是擔任全財管導師,對他來說都是服務學生的工作,而他也樂在其中。他回想起令他印象最深刻的學生,在他退伍的那天,他收到了一封信,寫著謝謝教官在他車禍時在醫院幫助了他並祝賀他退伍,他感到非常的感動,因為對他來說自己幫助那位學生是多年前的事情且只是舉手之勞,而學生卻寄來這麼一封感念的信,讓他受寵若驚。
點閱: 480 下載:
2020 NO.1114 校園話題人物
【記者林禹彣專訪】「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擁有這麼多幫助我的人,讓我能夠在臺灣學習到很多事情,也體驗到許多不同經歷。」來自馬來西亞的國企四張開聞,離鄉背井來到淡江大學讀書,為了不讓家人承受過多的負擔,利用暑假時間到南投農地打工,僅僅一個月月收入高達八萬元。
點閱: 486 下載:
2020 NO.1112 校園話題人物
【記者鍾明君專訪】「毋敢向前,莫來講輸贏。」看起來嬌小可愛的楊靜宜老師,面對創作瓶頸一向認為創作之路要豪氣才能有力量咀嚼滄桑。她秉持這個態度不僅克服自己在創作上的瓶頸,還克服因疫情肆虐險無法開展的困境。如今,她排除萬難擔任策展人,成功讓「2020臺日韓押花名家國際大展」在文錙藝術中心如期展出!
點閱: 832 下載:
2020 NO.1111 校園話題人物
【記者劉江專訪】「我希望將來成為優秀的健身教練,把運動的經驗、喜悅帶給更多人!」這是物理四曹泉堅持運動後,找到的人生方向。他不僅擁有了健康的體態,大二開始接觸健美比賽,大三便拿下「2019年體育署大專盃健美賽古典健美=180cm」第4名。
點閱: 591 下載:
2020 NO.1110 校園話題人物
【記者林禹彣專訪】「最重要的不是你在表演上的演出多精湛,而是你在面對每一個人事物的態度和禮貌,才是決定你成功的關鍵。」這是國企三謝承澔從默默無名的學生,一步一步參加各種街頭演出和校園比賽,近日甚至到《河岸留言》進行演出,在表演之路嶄露頭角後的感想。
點閱: 585 下載:
2020 NO.1107 校園話題人物
【記者吳婕淩專訪】「來看我這邊,肩膀放輕鬆、笑容露出來,很好哦!」輕脆的快門聲不絕於耳,眼前這位攝影師、企管四莊士弘熱情引導,帶著一群又一群的畢業生走訪校園各角落,只為抓拍觸動人心的瞬間。他將全部心力投注在熱愛的攝影,大二那年與友人合夥創業開設「路口影像工作室」,主打精緻畢業照、證件照、商業攝影及影像活動紀錄等,兩年多來在Google評價累積出4.9顆星的好口碑,深得學生喜愛的影像,讓他堅持的高品質獲得正向肯定。
點閱: 1961 下載:
2020 NO.1106 校園話題人物
【記者王怡雯專訪】走進化學館實驗室,與過去相比,地上多出一桶又一桶的次氯酸水。在防疫期間,化學系教授謝仁傑提出製作次氯酸水,並主動提供給全校使用,功不可沒,而每每談及此事,他總是靦腆地笑著說,「能夠服務到大家,是我的榮幸。」
點閱: 1737 下載:
2020 NO.1104 校園話題人物
【記者吳婕淩專訪】「Bonjour!」迎面走來的是一位擁有亞洲臉孔,但是說著一口流利法文的法籍助教Georges Poun。他透過教育部和法國在臺協會「臺法外語實習生交流計畫」(Le CIEP)分發到本校法國語文學系,協同初階會話課實習、會話練習及語言考試輔導。Poun為何選擇來到臺灣教書呢?在實習交換的10個月時間裡,他又會想要做些什麼呢?
點閱: 1778 下載:
2020 NO.1103 校園話題人物
【記者王俊文專訪】「每座山都是獨一無二的,唯有親身體驗、步行其間,才能領略個中滋味。」對於山林的熱愛來自原生家庭,天生的好腳力彷彿深埋在基因裡。眼前這位陽光男孩是前登山社社長、管科四黃仲崎,小時候跟著父母親爬山,大學參加登山社,更常在課餘時間背起行囊,與同好朝著山岳前進,至今攀登過臺灣百岳26座,玉山、雪山、合歡山、北大武山、南湖大山等熱門登山地點都曾造訪過;甚至連東北亞的燕岳、槍岳、大天井岳等名峰組成的「表銀座縱軸」及富士山都有他的足跡,充分體現「樂活健康」。
點閱: 936 下載:
2020 NO.1102 校園話題人物
【記者張展輝專訪】「我熱愛戶外運動,直到大學才有時間規劃,也要求自己在每個學期學習一項新技能,過程當然有笑有淚,但絕非三分鐘熱度。」眼前這位皮膚黝黑、笑容陽光的大男孩是經濟四曾鴻峻,性格熱愛冒險和挑戰自我極限,從海下40尺的綠島人工魚礁,到海拔5,364尺的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基地營(EBC)都有他的足跡,身上總背負逾20公斤的裝備獨行,這些經驗也使他成功考取教育部體育署登山嚮導、開放水域救生員、海爆協會C級溯溪教練、獨木舟教練,以及中華緊急救護技術員協會初級救護技術員(EMT-1)等專業證照。
點閱: 820 下載:
2020 NO.1101 校園話題人物
【記者丁孟暄專訪】「健身是要堅持很久,才能看見成果的一件事。」八塊腹肌、人魚線、完美的「倒三角」身形,是不少男生夢寐以求的目標,風保四陳英豪憑藉過人意志力,在健身房歷經三個月高強度的鍛鍊與嚴格的飲食控制,首次出征中華民國大專院校108學年度健美錦標賽,成功抱回「174cm男子形體組」冠軍、「175cm男子古典健美組」第三名,回想起艱辛的備賽過程,陳英豪忍不住大嘆:「拿獎讓一切都值得了!」
點閱: 1218 下載: